在轻轨车厢这一相对封闭且人流量大的公共环境中,遇到突发医疗紧急情况时,如何既保障乘客的隐私权又迅速实施必要的急救措施,成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问题提出:当轻轨车厢内出现乘客突然倒地、心脏骤停等紧急医疗情况时,乘务人员或附近乘客往往面临两难选择: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等急救措施可能涉及触碰患者身体以判断状况;未经患者同意的接触可能侵犯其隐私权。
回答:在此情境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对于处于危险中的患者,实施紧急救助行为属于“紧急避险”,不承担民事责任,这意味着在紧急情况下,乘务人员或热心乘客有权且应当立即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以挽救患者生命,为尊重患者隐私,建议在实施急救前尽量寻求其他乘客的协助以减少直接身体接触,并尽快通知轻轨工作人员到场指导或接手处理。
轻轨公司应定期对员工进行急救知识培训,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专业地应对,可考虑在车厢内设置“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等急救设备,并标注使用说明及注意事项,以备不时之需。
在轻轨车厢这一特殊环境中,平衡好乘客的隐私权与急救措施的实施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法律明确规定、专业培训及设备配置等多方面努力,可以更好地保障乘客的安全与隐私。
发表评论
轻轨急救中,平衡乘客隐私与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