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忙的机场中,飞机停机坪作为航空活动的重要区域,其安全与效率直接关系到旅客与机组人员的生命安全,当紧急医疗情况在停机坪上突发时,如何迅速而恰当地进行应对,不仅考验着医疗人员的专业素养,也触及了法律与实务的复杂界面。
假设一名旅客在登机前突然心脏病发作,倒在了停机坪上,现场的安保人员虽非专业医疗人员,但基于公共安全考虑,他们能否立即采取初步急救措施?根据《医疗紧急应对法》及《航空安全与安保条例》,安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为挽救生命而实施的初步急救行为,属于法律上的“善意干预”,享有免责权,这要求机场必须定期对安保人员进行基本的急救培训,确保他们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但问题在于,若因急救措施不当导致患者状况恶化,相关人员是否需承担法律责任?这里需平衡“见义勇为”的鼓励与“专业操作”的严格要求,法律上通常采取“合理谨慎”原则,即只要安保人员在当时情境下,基于合理判断采取的行动,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也免除其法律责任,这也强调了建立完善医疗应急体系的重要性,包括在停机坪附近设置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等急救设备,以及确保有专业医疗团队随时待命。
飞机停机坪上的医疗紧急应对,是法律与实务紧密结合的体现,既需法律的明确指引,又需实务中的灵活操作与持续优化,才能更好地保障每一位旅客的安全与权益。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