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溃疡,作为常见的消化性溃疡之一,其发病机制主要涉及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与黏膜防御能力之间的失衡,当我们在临床实践中遇到十二指肠溃疡病例时,一个重要且常被忽视的问题是:如何准确区分溃疡的良恶性?
良性十二指肠溃疡多见于青壮年,其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类抗炎药使用、胃酸分泌过多等因素密切相关,这类溃疡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底部由肉芽组织构成,周围黏膜皱襞集中,患者常表现为空腹时上腹部疼痛,进食或服用抗酸剂后疼痛缓解,通过内镜检查和活检,可以观察到无异型增生的上皮细胞,这是良性溃疡的特征之一。
相比之下,恶性十二指肠溃疡(即十二指肠癌)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其发展往往与慢性炎症、息肉恶变或遗传因素有关,这类溃疡的形态不规则,边缘隆起呈堤状,底部不平,有坏死和出血,内镜下活检可见异型增生的上皮细胞,甚至癌细胞浸润,患者症状可能不典型,但常伴有体重减轻、贫血等全身症状。
对于疑似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除了常规的内镜检查和活检外,还应结合患者的年龄、病史、家族史以及内镜下的具体表现进行综合判断,必要时可进行影像学检查(如CT、MRI)和肿瘤标志物检测,以进一步明确溃疡的性质。
十二指肠溃疡的良恶性鉴别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患者预后至关重要,通过细致的病史采集、全面的内镜检查、准确的病理诊断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我们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减少误诊和漏诊的风险。
发表评论
十二指肠溃疡的良恶性可通过病理活检、影像学检查及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十二指肠溃疡的良恶性可通过病理活检、症状严重程度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