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的日常运营中,除了直接与患者接触的医疗行为外,环境卫生与感染控制同样不容忽视,而常常被忽视的角落之一,便是患者及医护人员使用的卫生间设施——蹲便器。
问题提出: 蹲便器作为医院常用的卫生设施,其清洁与消毒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院内感染控制的效果,实践中常发现因使用不当或清洁不彻底导致的潜在风险,如细菌、病毒残留,可能成为疾病传播的媒介。
回答解析:
1、正确使用:患者及医护人员在使用蹲便器前后应养成良好习惯,如先放下马桶盖、冲水后再使用,以及使用纸巾或手肘开关水龙头等,以减少手部接触可能被污染的表面。
2、定期清洁与消毒:医院应制定严格的清洁与消毒流程,确保每日对蹲便器进行彻底清洁,并使用有效消毒剂进行消毒,特别是对表面缝隙、按钮等易忽视部位进行特别处理。
3、通风与干燥:保持卫生间良好的通风条件,以及使用后自然风干或纸巾擦干的方式,可以减少微生物滋生的环境。
4、高风险区域特别关注:对于高风险科室(如传染病科、重症监护室)的卫生间,应实施更加严格的清洁与消毒措施,并定期进行环境卫生监测。
5、教育与培训:对医护人员进行定期的感染控制培训,包括蹲便器使用的正确方法及重要性,提高其院感防控意识。
6、患者教育:通过宣传册、视频等形式,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使用蹲便器的注意事项,形成医患共同参与的院感防控氛围。
蹲便器的使用与维护虽小,却关乎大健康,通过科学合理的使用与维护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医院内因环境因素导致的感染风险,为患者提供一个更加安全、卫生的就医环境。
发表评论
蹲便器不当使用,或成医院感染控制的隐形漏洞。
添加新评论